未来教育中学学生参加研学教育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

 行业动态     |      2020-05-30 22:11:42

未来教育中学学生参加研学教育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
知识是可以学来的,但是智慧是一种体验,今后人类和机器未来的竞争,是智慧的竞争,是体验的竞争。”体验所获得的智慧远比书本死记硬背来的知识更叫人记忆深刻,也更为实用。

 

随着研学旅行不断发展,诸多丰富的研学项目可供选择。孩子们可以走出课堂,在世界这块大黑板上学习到各式各样的东西。

 

研学旅行的课程自古就存在。在以前,有关研学的活动还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名字,大家对“研学”没有比较具体的概念。但如果提到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,亚里士多德到各地讲学,大家就会恍然大悟 ——“哦!原来这就是研学!”

 

再往后,中国古代将科举考试分为文考和武考,文考是考察课本知识的学习,而武考则考验了学生的实践能力。在国外,学习科目也进行了详细分化,逐渐产生了实验课、社区课等,这些都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。它们,都是最基础的研学活动。

 

今天,研学旅行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。“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、因材施教,注重学用相长、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。”

研学旅行是一个“教育+旅游”的产物。如今,在各地的试点运行中,我们总结出研学旅行具有以下三大特性:自然性、体验性、课程性。

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学生不再是普通的观光旅游,而是有深度的、有意义的去融入到其中,真正作为其中一份子,去感悟、去体验。

自然性

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,社会竞争日益激烈,甚至压力逐渐压到了孩子身上,孩子们的童年不再充满乐趣,而是不断上培训班、兴趣课。

 

日本著名教育学家大田尧不禁大呼:“把自然还给儿童,让儿童自由地游玩,让儿童自由地活动,让儿童在欢乐的游玩和活动中找到真正的学习。

 

自然教育倡导者卢梭在《爱弥儿》一书中写道:“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。”研学旅行将“学”和“游”结合到一起,让孩子到大自然的课堂中去感悟、去学习,激发学生的好奇心、求知欲,运用自主学习能力去探究知识的海洋。

体验性

“怎样做便怎样学,怎样学便怎样教。教而不做,不能算是教;学而不做,不能算是学。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”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坚持“知行合一”。

 

研学旅行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度,体验度,提倡学生亲手实践,在各种各样的实践中达到增长知识、训练技能、增长才能的目的。